close

古書各種說法,有的有傳說來源,有的明顯是文學想像性質。

  • 虺(huǐ):是龍的一種。以爬蟲類-蛇作模特兒想像出來的,常在水中。《述異記》:「虺五百年化為蛟,蛟千年化為龍。」是龍的幼年期,曾出現在西周末期的青銅器裝飾上,但不多。
     
  • 虯:一般把沒有角的小龍稱為虯龍,是龍的一種故古文獻中註釋:「無角曰虯,有角曰龍。」另一種則說幼龍生出角後才稱虯。兩種說法雖有出入。唐代詩人杜牧在《題青雲說》詩中就有「虯蟠千仞劇羊腸」 之句。
     
  • 蟠螭:是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,是一種沒有角的龍,《廣雅》集裡就有「無角曰螭龍」的記述。對蟠螭也有兩種說法,一種是指黃色的無角龍,另一種是指雌性的龍,在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》中就有「赤螭,雌龍也」的註釋,故在出土的戰國玉佩上有龍螭合體的形狀作裝飾,意為雌雄交尾。春秋至秦漢之際,青銅器、玉雕、銅鏡或建築上,常用蟠螭的形狀作裝飾,其形式有單螭、雙螭、三螭、五螭乃至群螭多種。或作銜牌狀,或作穿環狀,或作卷書狀。此外,還有博古螭、環身螭等各種變化。
     
  • 蛟: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。相傳蛟龍得水即興雲作霧,騰踔太空。在古文中常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。關於蛟的來歷和形狀,古典文獻中說法不一,有的說“龍無角曰蛟”,有的說“有鱗曰蛟龍”。而《墨客揮犀》卷三則說得更為具體:蟶之狀如蛇,其首如虎,長者至數丈,多居於溪潭石穴下,聲如牛鳴。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》中有周處入水三天三夜斬蛟而回的故事。現存者有銅山湖水怪。人們常說“蛟龍”,其實“蛟”與“龍”是種傳說的神化生物的不同年齡時的稱呼:小時為“蛟”,大了成“龍”。雖然都有強大的力量,卻一正一邪,有本質不同。
     
  • 角龍:指有角的龍。據《述異記》記述:「蛟千年化為龍,龍五百年為角龍」。
     
  • 應龍:又作黃龍。背生雙翼的龍,據記載「蛟千年化為龍,龍五百年為角龍、千年為應龍。」據說當年軒轅帝有名大將,就是應龍,主要功績有戰蚩尤和疏通黃河水道(用尾巴劃出河道,其威力可想而知。)
     
  • 火龍:《清史稿》說乾隆「九年六月十二日,浮山有龍飛入民間樓舍,須臾煙起,樓盡焚」、「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,葭州赤龍見於張體兩川圍中。六月初七日,高平火龍見於石末村」、 「五十六年六月,莒州赤龍見於龍王峪,先大後小,長數丈,所過草木如焚」。
     
  • 蟠龍: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,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。在我國古代建築中,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樑上、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。在《太平禦覽》中,對蟠龍有另一番解釋:「蟠龍,身長四丈,青黑色,赤帶如錦文,常隨水而下,入於海。有毒,傷人即死。 「把蟠龍和蛟、蛇之類混在一起了。
     
  • 青龍:為「四靈」或「四神」之一,又稱為蒼龍,代表東方,青色,因此稱為「東宮青龍」。到了秦漢,這「四象」又變成「四靈」或「四神」(龍、鳳、龜、麟)了,神秘的色彩也愈來愈濃。
     
  • 蒼龍:龍名。《楚辭‧惜誓》:「蒼龍蚴虯於左騖,白虎騑而為右騑。」
     
  • 雲龍:雲霧纏繞的龍。
     
  • 望龍:頭部呈側面的龍。
     
  • 燭龍:相傳在西北大荒中的巨龍,睜眼便是白天,閉眼就是黑夜(恐怕「我閉上眼睛就是天黑」說的就是它。)呼氣為夏天,吸氣為冬天。行龍:傳說鯉化蛟,蛟化龍,而當龍達到一定境界時,會化為行龍。
     
  • 魚化龍:魚化龍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,也是一種「龍魚互變」的形式,這種形式我國古代早已有。《說苑》中就有。「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」的記載,《長安謠》說的「東海大魚化為龍」和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龍門,均講述了龍魚互變的關係。這種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現,並在歷代發展。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龍年 2024過年
    全站熱搜

    報米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